2016年10月,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两个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,标志着重庆临空经济扬帆起航。
图片来源:临空渝北
2017年5月,重庆市政府印发了《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》,示范区总面积147.48平方公里,明确了“一核五区”的功能分区格局,“一核”即临空经济示范核心区,主要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和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;“五区”即临空制造区、临空商务区、临空物流区、临空会展区和临空保税区等5个功能片区。其中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是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地。
借临空经济优势带动产业“腾飞”
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抢抓机遇,借临空经济优势,实现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质量“双提升”,临空保税服务贸易产业实现“新突破”,建立起国际物流“大枢纽”。
据了解,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先后引入旭硕、纬创、仁宝、翊宝等4家“世界500强”智能制造重点企业。“智能终端产品年产能达5000万台,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,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集聚重庆,助推电子信息产业成长为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,为渝新欧、航空等物流通道奠定货源基础,推动重庆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形成。”重庆保税港区集团产业发展一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在此基础上,综保区还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高质量发展,引导三家智能制造企业设立研发中心,建成“5G+智能制造”无人化供应链共享协同平台,在全市率先开展全球维修创新业务。2021年,规上工业产值有望首次突破“千亿大关”。
在临空保税服务贸易产业方面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率先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中开展保税飞机租赁,“截至目前,已累计落地9架飞机租赁,货值逾5.2亿美元。”重庆保税港区集团产业发展二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。同时,在飞机租赁业务基础上,综保区积极探索拓展航空服务贸易业务,实现航材保税仓储业务零突破,累计进口航材约2000万美元。最后,综保区还积极推动跨境电商“前店后仓+快速配送”“跨境出口”“跨境电商B2B出口”“退货中心仓”等创新业务开展,今年1-10月跨境电商交易额61.42亿元,同比增长84.33%,位居全市前列。
在构建国际物流“大枢纽”上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已完成空港功能区网内网外3.74平方公里国际商贸物流园布局,引进澳大利亚嘉民、美国安博、新加坡丰树和普洛斯、日本日梱、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等10个综合物流平台及76家国际国内物流企业,投用仓储面积133万平方米,年产值超100亿元。“目前,国际商贸物流园正成为‘公铁水空’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贸易集散中心,极大的助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。”产业发展二部相关工作人员说。
同时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还通过与属地政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,营造开放环境,深化成渝战略合作等特色做法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保税港区将这样干
保税港区相关人员表示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将进一步发挥保税功能优势,创新升级产业体系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助力加快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,高水平开放。
一是创新对外贸易发展,充分利用重庆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开放政策的叠加优势,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大力培育总部贸易,着力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有序发展,依托临空经济产业园,深入探索保税+航空产业新业态,大力发展“保税+”展示交易、跨境电商、航材包修等新业态,做大做强国际商贸物流园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。增强开放平台辐射作用,加快贸易转型升级。
二是推进网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。稳步提升智能终端产业规模,鼓励综保区智能终端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,丰富智能终端产品类别,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,加大拓展保税研发,发展检测维修再制造,创新人力保障模式。
三是加快谋划空港国际消费集聚区建设,以中国摩娱乐综合体、“一带一路”商品展示交易中心(空港)、海领西部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中心为主要载体,谋划打造空港国际消费集聚区。
“临空经济之父”约翰·卡萨达曾说“20世纪是城市打造机场的世纪,21世纪是机场打造城市的世纪。”未来,重庆两路寸滩综保区抓住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契机,进一步把准产业方向、做大产业总量、优化产业结构、构建产业体系,奋力推动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